慧聰為何計劃把總部從北京遷到大亞灣?
6月27日,“慧灣——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港(慧聰集團總部)”項目簽約儀式在惠州舉行。我國B2B服務龍頭企業慧聰集團選擇在惠州布局,并計劃整體搬遷至惠州,釋放出什么信號?
從TCL、德賽等本土企業成長,到“隱形冠軍”伯恩光學等崛起,惠州創新“握手”背后,新的發展勢能逐步形成。當前,“國字號”的惠州電子信息產業正提升核心競爭力,邁向產業價值鏈的中高端。
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惠州獨具區位、空間、生態等優勢,正在謀劃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近年來,惠州吸引了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者投資創業。以慧聰集團為代表的行業龍頭入駐,或能吸引一批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企業前來,形成產業集聚發展。
建設運營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港” 慧聰集團落戶產業聚集地
“慧灣——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港”總建筑面積約180萬平方米,將建設250米高雙子座、慧聰集團總部大廈、中國產業互聯網博物館、大灣區產業互聯網規劃展示館、大灣區產業互聯網雙創園、孵化器等區域。
慧聰集團產業互聯網總部集聚區建成后,計劃將總部及關聯企業的整體業務遷入“慧灣——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港”,中關村在線、買化塑及慧聰家電等核心業務將首批落戶園區,預計遷移員工規模超1000人。
“慧灣——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港”項目總投資額超人民幣150億。在項目建成后引進規模和影響力在行業內排名前列的產業互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大數據等產業企業分別不少于30家,并引入約10000名相關產業人才進駐。
為何選擇惠州? 城市能級吸引創新資源
“緊緊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機遇,我們選擇來到美麗的惠州。”慧聰集團董事會主席劉軍說,惠州地處大灣區,有良好的區位優勢、良好生態環境和營商環境。劉軍曾在杭州西湖邊生活了10多年,對于未來定居惠州西湖畔倍感親切。
近年來,眾多國內外投資者來惠州投資、開展合作企業,最主要是看中這里巨大的潛力。目前,惠州己與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系,吸引了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者來投資創業。
不少企業曾表示,之所以看好惠州,是因為惠州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深莞惠都市區的幾何中心,擁有優越的區位條件、優良的自然環境、重大的發展平臺、高效的政務服務等因素。
從土地面積來看,惠州在大灣區城市中排第2位,占大灣區面積1/5,是廣州、深圳、東莞面積之和。尤其是,惠州的土地開發強度約為10%,而深圳、東莞則已接近50%;從生態環境來看,集山江湖海泉瀑島于一身的惠州,森林覆蓋率達62.42%,是廣東僅有的兩個國家首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之一,綠色發展指數位居全省第一。
正是憑借土地空間、生態環境和綜合成本等優勢,加上陸海空交通基礎設施改善,惠州吸引了不少創新資源落戶。特別是眾多重大電子信息產業項目接連落地。目前,惠州已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重要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已形成較為完整的平板顯示、汽車電子、LED等產業鏈。伯恩光學、信利、展訊、科銳等項目也形成“榕樹效應”,惠州還是全國最大的手機方案設計商、全球最大的手機屏幕生產基地。
劉軍表示,慧聰集團落戶大亞灣、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依托深圳創新資源,香港金融資源和商貿資源,借助三線九站高鐵網、“七橫五縱一聯”高速公路網,惠州機場擴建、惠州港打造等有利條件,相信項目成功落地,必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產業互聯網的中心。
慧聰帶來什么? 當產業互聯網來敲門
作為國內最早的B端企業服務商,慧聰一直深耕在垂直行業。2018年1月,慧聰集團迭代升級,提出全面布局產業互聯網,用互聯網和大數據賦能傳統產業。目前,慧聰集團已形成科技新零售、智慧產業、平臺與企業服務三大事業群,建立起完整的產業互聯網生態。
慧聰集團計劃將集團總部及其控股的中關村在線、買化塑、家電國際等子公司總部首批整體搬遷大亞灣,打造大灣區產業互聯網生態中心,吸引一批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產業互聯網企業進駐。
作為廣東制造業基地的惠州,經過多年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相對成熟。今年初,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促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培育工業機器人產業,做優汽車電子產業。”當前,惠州重點推進TCL模組整機一體化、賽格半導體、中電北斗芯創谷等引領型項目建設,同時繼續前瞻性布局一批高端項目。
互聯網企業急需尋求新的市場,而傳統企業急需尋找轉型升級的路徑,兩者有共同的需求,會產生怎樣的化學變化?慧聰與惠州將擦出什么火花?行業人士認為,慧聰牽手惠州會是雙贏的局面,這將助力惠州實施科技創新戰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當前,不少地方擁抱信息產業。如浙江余杭區打造產業互聯網小鎮,佛山、中山等地正加緊向新業態靠攏,打造特色的信息產業……
“本著友好、互信、發展、共贏的合作理念,以合作謀發展,以發展促合作。”惠州市副市長余金富在致辭中表示,惠州將竭誠為“慧灣—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港”項目的發展營造最佳環境,高質量、高標準、高效率地做好各項服務工作,共同推動項目早日建成運營。
根據計劃,大亞灣區、慧聰集團及龍光公司三方合作開展園區運營推廣,擴大對外宣傳,并吸引產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等上下游產業鏈企業進駐,達到產業集聚發展的效果。此外,大亞灣區和慧聰集團雙方擬共同發起設立大亞灣區產業互聯網發展基金,投向落戶大亞灣區的產業互聯網、現代服務業等新產業、新業態項目。
大亞灣如何抓住機遇? 推動產城人融合
當前,大亞灣區正以高質量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慧聰集團計劃將總部及關聯企業的整體業務遷入,必將會帶來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帶動產城融合。根據計劃,到2024年,慧聰將為當地創收不少于765億元、納稅7.3億元,引進各類入駐人員過萬人。
此外,信息產業龍頭項目落子,無疑是一個新機遇。長期以來,大亞灣區較為依賴幾個大項目、石化產業,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經濟抗風險能力較差。汽車零部件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產業規模較小、發展較為緩慢。項目建成,有望優化產業結構、推動信息產業發展。
同時,“慧灣——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港”園區將采取創新的運營模式,并吸引產業互聯網等上下游產業鏈企業進駐,達到產業集聚發展的效果,據悉,中國產業互聯網峰會、產業互聯網百強評選、產業互聯網大賽等跨越年度的一系列盛大活動將在園區相繼舉行。
來源:南方日報